网站首页 综合消息

为何转、向哪转、如何转 河南工业转型之中过大关

2012-06-08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388

 策划人语

    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确立了河南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改变了人们旧印象中河南是单纯农业大省的形象。当前,作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动力的河南工业,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期,转型升级成为必然也是必需的选择。为此,今年2月份,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从今日起,本报刊发“加快河南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梳理河南省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探求河南省工业为何转、向哪转、如何转,以期对推动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有所裨益。

    4月份,令不少关注河南工业的人士感到惊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河南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4位、中部省份第1位,位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前移12位和5位。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

    短期的季度数据并不能说明情况完全发生改变。但一增一减的数据表明:河南工业在加速中质量效益正不断优化。

    自2009年以来,河南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过山车般的震荡。虽经过持续调整,其结构也发生了可喜变化,而面前的大关仍待跨越。

    为何转:调整期阵痛

    回眸“十一五”,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已连跨5000亿元和10000亿元两个大台阶,主要行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确立。

    2011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已达到1.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中西部首位的位次。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7家。持续调整下,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新时代的到来,工业发展又迎历史新起点。

    这期间,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起伏,河南工业既收获过高增长的惊叹,也充分感受了跌落之痛。

    2003年起,河南工业进入“黄金五年”。凭借着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等产业,河南工业持续稳定提升,排名趋前。2003年~2007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22.4%,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

    2008年则是“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增长非常快,但是下半年工业增长仅1%。当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增速跌到了中部六省倒数第一。

    危机过后,资源价格在上涨,但是河南工业却再没有恢复昔日的中部领头羊地位。尽管2010年河南工业增加值达到1.19万亿元,成功迈入“万亿俱乐部”,但2009年~2011年,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在中部六省后几位徘徊,在全国增速排名也失去了靠前位次。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金融危机冲击后,河南省能源、原材料的优势被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超越,而随着自身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生产成本急剧提升,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拖累。

    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吕政眼里,这是资源型重化工业省份的共性问题:在经济扩张阶段,资源能源类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在遭遇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下,这类产业则成为拖累增长的主因。而这,正是金融危机对河南的影响“来得晚、影响深、走得迟”的根本原因。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说,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使河南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受到严重冲击,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速暴露,企业“软小散差”、产品“傻大笨粗”的痼疾急需从根本上改变。

    杨盛道说,具体表现就是四个字:低、弱、少、乱。“低”就是产业层次低。资源依赖型重化工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原”字号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生产粗放,低效高耗,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压力巨大。“弱”就是创新能力弱。“少”就是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乱”就是产业布局比较散乱,一般性加工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同质竞争严重。

    一组2010年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当年,河南全省资源型重化工业产业比重达70%以上,有色、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1%。

    工业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主要是氧化铝、电解铝、铅、钼精矿、铝加工、甲醇、尿素、纯碱、尼龙66盐、原煤、水泥、玻璃等,多属原材料初级产品。

    全省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集中度低于50%,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足江苏、浙江的1/3,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数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要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找准一条符合区域经济规律和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河南工业下一步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向哪转:新型工业化

    “未来五年河南省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但是,河南省工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与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与产能扩张的状况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已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正如今年2月印发的《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中所述的形势判断,探索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在眉睫。

    观时代风向,察发展大势。

    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大潮袭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速,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国家扩大内需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实施……

    在以上有利机遇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省情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决定了河南工业肩负两个任务:一个是“赶”,另一个是“转”。既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又要实现赶超式的跨越发展。

    在《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中,河南工业发展的目标是:201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实现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015年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打造1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77%;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率达100%。

    这些数字蕴含了河南工业“十二五”转型升级的思路:在保持总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前提下,实现由重化工业为主向多元支柱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低水平粗放经营向高效集约集聚转变,由高污染高能耗向绿色经济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如何转:寻找新动力

    要完成这样的深刻转型,河南工业的任务不可谓不重。

    如何突破?

    “能源原材料的优势我们逐渐丧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凸显。”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已成大趋势: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部向西部转移,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中部转移。

    王永苏认为,河南再上高能耗产业会使路子越来越狭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西部的原材料和电、气等能源价格都比中部便宜。另一方面,沿海利用国际市场进口便宜的石油、矿石等原料,也上一些能源原材料加工大项目,“再重工业化”也是一个趋势。

    正是看到了这一大趋势,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全省建设180个产业集聚区,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成为河南省的战略举措。

    一批大项目由此纷纷落户河南。截至目前,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来豫投资数分别达到72家和140多家,同时与河南省建立实质性合作的中央企业达70家以上,与省政府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中央企业达30多家。几年努力下来,富士康、格力电器、海马汽车等知名企业的纷至沓来,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已见成效。

    主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成为调整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而与工业结构的调整相伴,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的任务也同样紧迫。为此,《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直接明确了河南省的产业发展重点:

    发展壮大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有色、化工、钢铁、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导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这一选择,是河南工业抢占未来制高点与支撑现在发展的理性、科学结合的产物。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要从点式发展到链式发展。”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绍东认为,目前河南不少企业还是一个个点式企业,尽管不少点式企业扎堆在一起形成了工业园区,但还远不是由一个产业链环连接在一起的工业集聚发展。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也深有同感:“产业集聚区不是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的高级形态。只有有了鲜明的主导产业,并且区内企业形成了相互间的配套与协作,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发展。”

    集聚集约实现集群发展和链式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刻内涵,这正是“十二五”河南工业所要跨越的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