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消息

2011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2-03-05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454

 

2011年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家宏观调控“两难”问题增加,生产要素供给持续偏紧,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压力加大。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建设中原经济区重大机遇,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八项关键措施”,着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较快增长、效益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升。2011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4401.7亿元,同比增长16.1%,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4位。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0.4%,重工业增长19.2%;从企业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6%,非公有制企业增长2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59.8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润4066.1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30.9亿元,同比增长18.8%,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3344.4亿元,同比增长34.5%。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集聚区带动作用增强。六大高成长性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5.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5.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3%,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6%,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铝材产量同比增长40.2%;四大先导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3.7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40多万人,占全省比重40%以上,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市场需求较快增长,三架马车协同拉动。1—12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32.2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工业投资9114.5亿元,同比增长34.0%,较去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53.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3亿元,同比增长18.1%,工业品产销基本平衡,产销率达到98.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8.2%,重工业98.4%。全省出口总值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82.7%,较上年提高39.3个百分点。其中富士康电子产品出口占25.9%,是全省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淘汰落后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在国家下达计划的基础上,我省自我加压,增加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全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涉及19个行业、167家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和127家列入国家“关小计划”的工作任务,共淘汰397条生产线、2000余万吨落后产能。其中,炼钢210万吨、焦炭200万吨、水泥900万吨、玻璃800万重量箱、造纸180万吨、印染2.18亿米,化纤1.5万吨、制革71.0万标张。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6%。

各市县竞相发展,快速增长势头明显。全省有9个省辖市生产增速在20%以上,其中,新乡、驻马店、开封等市生产增速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4.0%、23.9%、23.6%。10个省直管县中有6个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其中,兰考、长垣、滑县3县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5%、24.9%、22.7%。各地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省18个省辖市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高于28.6%,实现利润增幅均高于20.0%,驻马店、南阳、周口市利润增幅居全省前三位。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一)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快速增长。1—12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25.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受富士康项目拉动作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增加值增速高达218.5%,高于全省工业增速 198.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食品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5%、20.9%。汽车产量41.4万辆,同比增长75.2%,速冻米面食品产量254万吨,同比增长26.7%。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83.4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2580.3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利润增幅较大,分别同比增长112.8%、56.7%。

(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平稳增长。1—12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4.5%,低于全省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分别同比增长13.6%、15.9%、13.4%、14.5%。化肥、精甲醇产量分别为474万吨、214.2万吨,同比增长17.0%、23.6%;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分别为1041.7万吨、388.4万吨,同比增长9.0%、6.3%;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370.7万吨、3551.2万吨,同比增长1.1%、12.3%;纱、服装产量分别为464.7万吨、6.5亿件,同比增长17.4%、35.2%。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77.8亿元,同比增长34.5%,实现利润997.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纺织服装、钢铁、有色、化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8.2%、33.4%、31.3%、29.8%。

(三)四大先导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全省有21款新能源汽车获国家公告并在全国30多个城市示范运营,我省各类电动汽车示范运营车辆近2000辆,郑州、新乡、许昌的大型充(换)电站已建成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航锂电、科隆集团、华晶金刚石、新大新材等企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受国家新医改政策刺激以及市场刚性需求拉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9%。

总体上讲,2011年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国际国内需求下滑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市场需求下降、价格波动以及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电解铝、甲醇等重化工业企业亏损增加,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更加突出;受宏观环境和信贷政策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一些重大项目建设速度放缓等。以上问题需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应对解决。

三、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2012年我省经济发展既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也存在诸多积极有利条件,机遇大于挑战。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主要经济体周期性经济危机、结构性矛盾和政治因素相互叠加,一个时期内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外需减弱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二是国内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投资需求逐步放缓,居民消费增长难度加大,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三是各区域在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从有利因素看,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入,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同时我省内需拉动比较优势凸显,将有力支撑经济较快发展。二是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其综合带动效应正在显现,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人心齐、热情高、干劲足的良好氛围。三是沿海地区受外需疲软和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双重挤压,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我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为集群式、链式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四是发展后劲不断积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了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进入了积蓄释放、较快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预计2012年我省工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达到15%以上,汽车、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