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消息

浉河区强化人才建设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012-06-05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411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浉河区的经济主体,在解决劳动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1年底,浉河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共295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家,从业人员达169424人。2011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2139万元,同比增长26%;缴纳税金25046万元,同比增长18%,为浉河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资源缺乏问题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已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家族观念浓,管理方式落后,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造成企业管理层次低,随意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据调查,2011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科研人员共有385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0.2%;高中级技术人员199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0.1%,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基层工人流动性大。由于纺织、医药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原因造成基层工人严重流失,企业开工不足。市场供给信息量小。缺少完整健全的人才交流市场,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中介机构完成人才招聘工作,同时中介机构供给信息范围较窄,缺乏企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造成供需不平衡,降低了企业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信赖。

因此,要想继续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质量,增加人才数量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通过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学习、实践、深造、锻炼等方法;依托约谈座谈、媒体宣传等形式倡导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管理者转变观念,引导其改变“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规划管理。

二、建立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保险制度。确立用人方向,有选择性的招聘一批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人才。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薪酬待遇,将企业核心人才的工作年限与所占企业股份挂钩,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安置其配偶在当地就业,同时探索建设人才住房,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拓宽人才技能培训渠道。依托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内部带动一批新的人才力量,最大化发挥人才的辐射作用。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举办技能培训班和研讨班,培养本地技术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创办人才培训民间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输出意向合同,实行人才定向培养,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四、加强人才交流市场建设。建立人才储备库,及时满足社会人才供求信息,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择才以及各类人才择业搭建平台。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定期开展一定规模的人才招聘会,同时鼓励各种形式的人才中介机构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人才推广、网络招聘等双向服务活动,创新人才市场服务方式,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区工信局  简靖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