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消息

信阳市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03-21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33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适时调整工业结构,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工业生产前低后高,始终保持稳定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45.88亿元,同比增长17.6%,高出市定目标1.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34.92%,比2010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比2010年上升2个位次。从分月增速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呈前低后高的走势。前4个月之所以低位运行,主要是光山平煤蓝天、罗山金鼎化工、息县亚洲新能源三大化工企业停产和同合车轮生产不足以及2010年新投产项目未能完全释放产能导致。进入5月份后,随着2010年新投产项目产能的完全释放、同合车轮等重点企业的订单增加,生产得到全面加速,月增幅由4月份的16.2%拉高到7月份的25.6%,9月份以后月增速均在22%以上,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

从轻重工业看: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同步发展,累计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2.18亿元,同比增长23.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7.83亿元,同比增长20.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增幅比重工业高3.3个百分点。

    从所有制形式看: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50.58亿元,同比增长20.2%;非公有制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99.43亿元,同比增长22.1%。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公有制工业企业1.9个百分点。

从行业大类看: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1%、39.9%、39.2%、37.3%、37.2%、36.8%和31.9% 。

——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企业利润整体保持稳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5.62亿元,同比增长37.9%;累计实现利润67.55亿元,同比增长28.5%;税金总额45.68亿元,同比增长40.6%。

    ——小型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增速高于大、中型企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7.34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总产值672.44亿元,同比增长28.9%。大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63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总产值269.64亿元,同比增长15.9%。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9.03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总产值427.17亿元,同比增长14%。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11.8和12.3个百分点;总产值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13和14.9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内销比重大于外销。2011年,在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国内市场消费持续活跃,为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98.27亿元,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44.73亿元);累计产销率为98.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8.4%,重工业产销率97.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7.6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1%。

——各县区生产持续增长,县区企业增速高于中省市企业。2011年, 平桥区、新县、潢川县、浉河区、淮滨县、商城县、息县和固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均等于或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平桥区、新县、潢川县和浉河区增速均在25%以上。平桥区完成增加值47.46亿元,同比增长26.9%;新县完成增加值18.74亿元,同比增长26.4%;潢川县完成增加值32.57亿元,同比增长25.7%;浉河区完成增加值29.63亿元,同比增长25.1%。中、省、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44.72亿元,同比增长11.4%,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0.4个百分点。

2011年,新县、息县、潢川县、浉河区和淮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66.57亿元、125.54亿元、121亿元、96.99亿元和78.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53%、44.3%、43.7%和42.5%。

    ——煤、电等生产要素保障基本平稳。一是电煤基本得到保障: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省厅支持,使得郑煤、义煤和平煤省内三大国有统配煤矿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对我市发电企业的电煤给予倾斜和重点保供,保证了华豫公司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二是电力供应充足:2011年,全市累计发电量88.64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8.7%。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未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保证了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仅全市14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年就为1001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116笔贷款,贷款金额达7.29亿元。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一)装备工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完成增加值45.8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22亿元,实现利润9.68亿元,应缴税金5.22亿元。其中,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62.4%;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35%。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46亿元,同比增长3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45.1%。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08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3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21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利润3.68亿元,同比下降3.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85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45.4%;实现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20.6%。

(二)食品工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91.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61亿元,实现利润21.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72.13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49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利润16.93亿元,同比增长26.2%。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33.3%。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52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7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30.3%。在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产量中,食用植物油累计产量21.35万吨,同比增长84.9%;饲料累计产量88.12万吨,同比增长62.3%;鲜冷藏肉累计产量32.7万吨,同比增长28.8%;小麦粉累计产量140.95万吨,同比增长21.1%;精制茶累计产量4.03万吨,同比增长7.6%。

(三)纺织工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增加值24.8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68亿元,实现利润6.04亿元。其中:纺织业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同比增长3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4亿元,同比增长73.4%;实现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55.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4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70.9%;实现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5.1%。

(四)医药制造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43.5%;生产中成药5952吨,同比增长21.2%。

(五)冶金工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71亿元,实现利润1.99亿元。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7.06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37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5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24亿元,同比下降1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10.2%。

(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8.23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75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利润14.05亿元,同比增长50.3%。在重点监测的产品中,其中共生产水泥722.4万吨,同比增长10.7%;生产水泥熟料338.21万吨,同比增长23.7%。

三、 2011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在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和国内政策环境紧缩的双重压力下,我市工业经济虽然运行平稳,出现了生产增长、效益攀升的可喜局面,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增支减利因素增多。一是原材料成本上涨,据测算2011年我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1%,而商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不到8%;二是运输成本提高,自2010年10月底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历经4次上调、1次下调,当前油价同比提高12%,加之公路“治超治限”的严格实施,企业运输成本同比提高约18%-21%;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平均上涨约35%,而且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纺织、电子等行业用工尤为短缺;四是融资成本加大,受紧缩财政政策影响,全市金融机构贷款额同比减少,规模以上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逐渐加大,大多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其他渠道融资,平均综合年利率在20%以上。

(二)企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是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但全市没有1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说明我市的支柱产业仍然是“多而不大”、“大而不强”。从统计数据上看,三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8.28%;2011年实现增加值195.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75%。以同合车轮为代表的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全市共有118家,2011年实现增加值45.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1%,而同合公司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9亿元;以华英公司为代表的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全市共有360家,2011年实现增加值91.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而华英公司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0亿元;以方浩公司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建材业,全市共有200家,2011年实现增加值58.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6%,而方公浩公司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3亿元。

(三)企业核心技术缺失,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不大。目前,我市仅有羚锐、方浩和黄国粮业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建立了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少。一些新产品、新技术还停留在研发上,尚未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批量生产。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亦没有大的突破,竞争实力不强,难以使资源的高投入获得相应的高产出。当前我市的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各级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力度不大,企业发展缺乏支撑力。

四、 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攻坚之年,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及欧元区多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先后被下调,市场信心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反复波动。同时,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正在利用比中国更加低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与中国相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大量出口,在美欧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对中国形成了强大的替代效应。因此,在对我国的需求萎缩和供给替代压力下,2012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从内部环境看,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的经济发展基调依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市场信贷松动不会太明显,虽有结构性的定向宽松,但整体规模仍将受到控制。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将制约粗放型经济增长。2011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对各地、各行业下达了任务分解目标。可以预见,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2012年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势必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由此经济运行中粗放型经济增长将受到越来越严厉的限制。

虽然2012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对于我市工业经济来说,仍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及其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有关规划和支持政策的推动下,通过积极发展战略性产业,必将为经济增长添加新动力。二是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将密集出台。自2011年10月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新“国九条”出台以来,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和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逐渐显现出其正面效应。2012年,国家对于小型和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和税收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在帮助小微企业减轻企业负担、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等方面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三是在区域产业梯级转移作用下,中西部地区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加快。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必将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四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效应进一步显现,有利于经济增长。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调高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又有21个省市区再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全国各地纷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标准;2011年9月1日还调整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由此使纳税人少交1600亿个人所得税;还有近两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都有利于从降低消费成本和提高购买能力两方面刺激消费。 

综合分析,预计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仍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