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消息

浉河区抓好四项举措打造现代水产产业集群

2012-04-06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382

浉河区目前有养殖面积3.98万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近三年来,全区水产养殖在保持常规品种稳步增长的同时,名、特、优、新品种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些主导品种养殖已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如十三里桥乡甲鱼养殖、双井办事处鳝鱼养殖和董家河乡泥鳅养殖等。浉河区生态渔业、设施渔业及观赏、垂钓与生产相结合的休闲渔业等正蓬勃兴起,为渔业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养殖基地扩大、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和正在发展壮大中的信阳水产品批发市场、信阳广大水产出口加工等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活力的产业链条,使浉河区水产业产业化集群初显雏形,并把资源、区位、科技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促进人民增收,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目前,浉河区水产产业集群规模小、辐射面窄、附加值低,存在着科级水平落后、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因数和问题。产业优势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想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根据市、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到“十二五”末,浉河区养殖面积4.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21亿吨,水产总产值2.1亿元。同时发展水产品创汇3千万的龙头加工业企业2-3家,建设辐射能力强的,年交易8万吨的批发市场1-2个。为此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科级兴渔。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渔,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要建立渔业科技示范户。按照科技示范户建设要求,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科技示范户80户,对科技示范户实行跟踪管理,给予发展资金、技术等支持,使其成为渔业发展的带头人,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示范作用。二是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充分利用省下达的阳光工程计划,组织渔业科技下乡,全面普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技术,将培训关口前移,深入到池边塘边现场指导渔业生产。三是提高干群科技水平。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建立水产人才档案,对在养殖、防治、监测等方面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并给予其施展的空间。

二抓典型。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扶持规模基地建设,突出示范区的主导品种,使示范区成为优质、高效、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以无公害生产为核心,扶持和建设一批浉河区优势品种的养殖示范基地。以信阳市浉河区山源金黄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重点打造十三里桥乡黄湾村甲鱼生态养殖基地;2个特色水生蔬菜示范区,重点在董家河乡高岭村的茭白种植基地、五星办事处琵琶山村千亩莲藕无公害种植基地;5个水产特色养殖示范村,重点在十三里桥黄湾村的甲鱼、双井办事处五纪村豫龙水产的鳝鱼、谭家河乡西双河村的泥鳅、董家河高岭村的湘云鲫养殖、吴家店聂寨村十八口水库的无公害养殖基地;100个健康养殖示范户,重点在浉河区特色水产养殖的养殖场、养殖大户。逐步使浉河区形成示范区为龙头,规模养殖为基础的渔业生产新格局。

三抓流通。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重点扶持信阳水产批发市场,在菜篮子基金和市场建设上予以资金扶持,加大水产品的推销和宣传力度,要培育一支产销队伍,充分发挥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使浉河区水产品市场布局更加合理,使浉河区渔业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加大对信阳广大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支持,鼓励现有的水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要结合浉河区水产业的发展,加快对甲鱼加工研究,尽快实现甲鱼的分割、包装、烹饪加工和精细加工,提高其利用率;虾类产品要从冷藏出口向深度开发发展,充分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蛋白质、甲壳素等产品,实现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使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抓休闲渔业。在假日经济的拉动下,渔业的功能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围绕发展城市休闲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目标,要坚持立足大众化,强化操作性,增加趣味性,吸引各类消费层次的消费者,充分发挥浉河区旅游资源优势,在风景旅游结合部开发休闲旅游渔业区。以城市近郊、南湾风景旅游区中心,结合现有的50多家休闲渔场、农庄为基础,开辟专业垂钓面积3000—5000亩,放养适宜垂钓活动的鱼类品种(如甲鱼、草鱼、鲫鱼等),供游客垂钓、捕捞,在浉河区的部分小型水库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渔家乐、“做一天渔民”等参与性很强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活动,形成“住在水边,食有鱼鲜,观有胜景”的观光、垂钓、烹饪、品尝为一体的休闲基地,使水产基地与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相得益彰,互相匹配,成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