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部门决算公开

2015-11-05 来源: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浏览:5358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基本设置、职能
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内设9个职能科室,信阳市信息化推进中心1个全供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提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全市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负责指导工业企业改制工作,积极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全市工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以及国家、省对口部门和本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承担相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域性合作、专业化协作、对外合作、招商引资工作。
(二)人员构成情况
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有编制31人,为行政编,在职28人,退休人员28人。信息化推进中心有编制5人,为全供事业编,现有在职人员4人。
(三)决算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监测,保运行。一是调整、充实、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库。固始县直管后, 为全面了解我市工业企业情况和运行动态,及时调整、建立了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库。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7家,其中主导产业71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45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5%。二是开发建设信阳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平台。为了切实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开发建设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平台,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统计人员进行了监测平台操作业务培训,并选派50家重点企业到省工信厅参加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培训。9月10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对食品、建材、装备制造、钢铁、医药和纺织服装等8个重点行业102家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及时了解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以及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度跟踪,全面提高了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判断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坚持编发工业经济运行月报,累计编发51期。三是完善产业集聚区工业建设项目月统计报表制度、达产、达效督导制度。将产业集聚区工业建设项目月统计报表纳入监测平台,实行信息网上直报,对产业集聚区内的工业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实现了全过程监测。坚持每月末对产业集聚区所有在建工业项目进行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达产、达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编发产业集聚区监测通报,推进项目顺利建设、如期竣工投产。1-11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签约工业项目103个,同比增长128.9%;累计开工项目107个,其中当年新签约项目开工73个,新签约项目开工率70.87%; 在建项目138个(其中新建项目83个,续建项目55个),同比增长28.78%;投产企业568家,达产551家,投产企业达产率97%。四是抓要素保障,稳运行。围绕“五率”企业产能利用率、产销率、投产项目达产率、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及签约项目开工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服务措施,及时协调资金、电力、人力等要素保障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分县(区)共召开银企对接会26次,为356家企业协调贷款65.8亿元;举办各类招工、人才招聘会议47场次,为1018家企业招工9000余人,为25家企业招聘急需专业人才56人;投资9亿多元新建500千伏信阳东变电站(春申变电站)1个,使我市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的2个供电大区,实现了东、中、西部3220千伏环网,有效解决了电力不足问题,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
2.强化服务,解难题。一是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健全企业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信阳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关于分解<信阳市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责任目标的通知》(信企〔2014〕1号),将企业服务责任目标分解到各个成员单位和县区负责落实;建立了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情况通报制度,督促各成员单位和县区抓好企业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已协调相关部门处理企业反映问题14件。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公共窗口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集聚资源、服务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联合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模式,在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大厅建成了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引进服务机构50余家,重点开展人才交流、融资服务、信息化培训等服务。2014年以来,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6场,共有4246人与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启动“扬帆”计划,开展免费代办公司注册活动,帮助100多家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举办了第三届网络茶博会,开展了“第三届网络茶博会十大茶品牌评选活动”, 吸引23家企业参评,55万名网友参加投票。2014 年,该平台被省工信厅评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抓产销对接,促进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了2014年河南省绿色建材承接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和2014年河南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暨电商对接大会,共签订对接合同11个,签约金额3.8亿元。组织4家企业参加了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在浙江义乌举办),华英熟食、永江羽毛制品、九龙春天杏鲍菇、“九菇香”系列调味品、鑫盛电子PCB线路板、LED模组、电源等20多种信阳特色产品参加展示展销。四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改善企业人才结构。组织潢川明业食品、潢绣集团、九龙春天等4名企业经理到北京理工大学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全国巡讲——信阳行·财税政策专题讲座、“银河计划”新三板挂牌辅导与对接会培训、“中小企业投融资培训会”等培训活动11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000余人次。五是加强小贷、担保公司监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坚持担保机构规范经营日报告、小贷公司季报告制度,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小贷、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小贷、担保公司没出现金融风险。1-11月份,全市16家担保机构共为788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7亿元;20家小额贷款公司共为1535家企业提供贷款24.15亿元。
3.多措并举,促转型。一是做好企业投资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备案工作。2014年以来在全市企业投资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备案系统备案项目52个,投资概算56.4亿元。二是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我市列入全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99.4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35.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期年新增销售收入225.5亿元,新增利润14.4亿元。截止目前,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计划总投资99.4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35.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期年新增销售收入225.5亿元,新增利润14.4亿元。截止目前,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
计划总投资99.4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35.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期年新增销售收入225.5亿元,新增利润14.4亿元。截止目前,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8亿元。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培育自身内生动力。积极开展质量立市工作,组织企业参加2014年质量标杆评选活动、科技成果奖评选活动,申报品牌培育重点企业、自主创新降本增效示范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获得殊荣,2人被聘为省厅技术改造专家库专家。
4.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行业管理。
坚持“降能耗、保增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一是推广节能产品,争创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荐华英禽业集团、潢川裕丰粮业申报省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的无机保温砂浆和信阳科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无机保温防火板申报河南省工业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产品;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废钢铁行业准入工作,推荐明阳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已通过省工信厅批准,上报工信部备批;加强对萤石行业和水泥企业管理,向萤石生产企业下达2014年度生产指令性计划;做好水泥行业规范清理工作,配合省厅对商城县水泥企业违规建成项目进行了规范整顿;开展农药企业延续核准工作,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工作。三是强化禁化武企业监控工作。
 5.招商引资,蓄后劲。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求多效的综合性战略举措,持续深化四一招商行动,更加突出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和集群招商。一是全程参与“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该活动共签约项目231个,投资总额达1899.3亿元。二是积极组织参加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共邀请客商84人,本土企业及相关单位100多人,参加了15个专题活动,共发布招商项目86个,签约项目34个(其中战略新兴产业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8个),签约金额118.2亿元。
6.育新产业,促增长。一是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1-11月份,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新兴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园为主体,罗山县电子产业园、新县兰河电子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11个,总投资352.5亿元,其中已建成27家,在建续建项目39个。其中总投资150亿元的信阳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已签约企业56家,首批入驻的信得乐电子、恩泽通信、展翼通讯等9家企业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伯皇IT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二是现代家居产业发展迅速。国际家居小镇通过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家居企业及其关联的多元化产业,打造中国中部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中国家居产业华中总部基地。目前,已引进欧凯龙家居、莲池家具、天一家具等10个家居项目,计划总投资10.75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投资计划的116%。
7.两化”融合,促发展。一是出台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二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了《信阳市2014年度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重点领域智能化应用、智能制造培育、信息产业等工作。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调研工作,对各县、区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进行了测评,对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制定了《信阳市关于2014年河南省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规范了我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和申报,发挥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三是建立了信阳市加快推进“宽带中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组织开展全市2014年度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五是引导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互联网新兴业态。积极为林志高科技孵化园和南湾软件园搞好服务;利用阿里巴巴集团平台与品牌优势,借助联通技术和服务优势,打造信阳电子商务平台,积极筹建阿里巴巴信阳产业带。
8.加强机关党建。逐步建立完善党内生活、议事等方面的制度,使党内生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丰富党员生活。增补了支部委员,健全了机关党组织。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开展积极的文娱活动。参观红廉文化苑,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积极发展新党员。二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市委第十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以“六问六带头”和焦裕禄精神为标尺,深学、细学、细照、笃行。围绕解决领导班子“四风”问题,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梳理,建立“四风”问题台帐8个,列出了整改清单,集体研究整改措施,落实责任领导,限期整改。为了形成反“四风”、转作风的常态、长治、长效机制,完善修订了一批制度,创新服务方式,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我局各项工作中深深扎根,群众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9.扎实做好其它工作,营造宽松工作环境。一是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组织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召开全市民爆行业安全工作座谈会,定期开展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有效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全力搞好信访稳定。严格落实信访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局属企业下岗职工和企业军转干部的稳定工作,认真办理上级领导机关、同级信访部门受理、转办、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期结案,结案率达100%。切实做好平桥电厂帮扶解困暨稳定工作,在市平桥电厂帮扶解困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做好二审判决执行及善后工作,积极主动化解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4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计834.88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568.56万元。
2014年度支出总计788.0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88.06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415.38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201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788.06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支出553.28万元,其中行政运行支出198.1万元,主要用于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日常办公费用支出;其他工业和信息化监管支出355.17万元,主要用于产业转移、产销对接等开展相关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专项业务工作的支出。
行政离退休支出91.78万元,主要用于委机关离退休人员费用。
其他金融发展支出143万元,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担保发展支出。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4年度,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为67.5万元,同比下降43.24%(含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本级及所属1个二级单位),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决算51.1万元。包括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1.1万元。
公务接待费决算15.14万元。主要用于上级单位和其他省、市、区工信部门到我委检查指导、交流学习工作用餐,接待70批次,560人次。
因公出国(境)费用1.2万元。
“三公经费”减少,主要原因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了公务用车购置及公务接待费。